9月,黃河穿過吳堡這座陜北小城,怒吼著,咆哮著……歷史賦予了吳堡深厚的文化底蘊,也賦予了她豐厚的自然資源。清脆香甜的青梨、爽滑勁道的手工空心掛面、細膩柔軟的桑蠶絲……近年來,得益于“一青二白”產業布局,勤勞的吳堡人讓一個個古老的特色產業在黃土地上“華麗變身”,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希望·青梨老樹“活”起來
“青梨又稱瓣子梨,果肉脆甜多汁,富含多種維生素,你在別處可吃不著咧!”9月15日,在吳堡縣辛家溝鎮霍家山村,在“家門口”實現就業的農戶霍月明喜滋滋地告訴記者。他的身后,200畝青梨已經成熟,散發著陣陣清香。
吳堡青梨至今已有千余年種植歷史,但“出圈”卻是近些年。
“以前的青梨品種不好,效益低,也不好管理?!?0歲的霍月明是種地“老把式”,提起老品種青梨也面露難色,“改良過的青梨樹最早3年便能掛果,達到盛果期后畝產可達4噸,效益非常好,咱農戶種植也有了希望!”
樹齡老化、管理粗放、樹勢衰弱、病害嚴重……吳堡青梨獨一無二,但可惜的是,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,因為種種原因,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下降,2015年瀕臨滅絕,全縣3個村僅種植11株。
如何讓傳統老樹種“活”起來?如何讓清香的味道“留下來”?對11棵青梨樹進行精細管理,誘變選種,成功采穗嫁接苗木1500株;在賈家山村、霍家山村等地規?;N植青梨近300畝,并推廣主干型栽植技術;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吳堡青梨試驗示范站,用科技的力量優化青梨品種、提升青梨品質……自2015年以來,吳堡縣開展青梨的搶救性保護、繁育,將其確定為重點發展產業,明確了產業定位、扶持范圍和補貼標準,鼓勵企業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吳堡青梨產業。
“通過規?;N植、標準化管理、品牌化推廣,青梨掛果率明顯提高,今年預計青梨畝產達4000多斤?!眳潜たh鄉村振興局局長張永紅介紹,當前全縣已建成高標準青梨示范園2000余畝,下一步計劃發展萬畝青梨,預計2024年掛果面積達6000畝,產量達1.2萬噸,真正讓青梨老樹“活”起來。
傳承·空心掛面“火”起來
和面、攤面、搓大條、搓小條……9月15日,在宋家川街道前廟山村的吳堡縣掛面哥農產品有限公司里,經過12道工序,一把把莖直中通、細若發絲、潔白光韌的古法手工空心掛面便呈現在大家面前。
“這款是紅燒牛肉空心面,這款是豚骨叉燒空心面,都是‘明星產品’?!弊屑毚蛄恐鴦偵a出來的掛面,“掛面哥”郭榮亮介紹。
打過工、賣過車、養過牛、當過淘寶店主,在郭榮亮心中,自己是一個被電商改變的人。他坦言:“吳堡常年干旱少雨,很適合晾曬掛面,然而吳堡傳統作坊制作的掛面質量參差不齊,產能也不足。返鄉創業,就是想把獨特的制作工藝留下來,讓更多家鄉人增收就業?!?/p>
色白味甘、食之柔滑……一把掛面,飽含著吳堡人的堅守,飽含著“掛面人”的傳承,也承載著吳堡老百姓的希望。
“非物質文化遺產變成了我們增收的好產業?!痹凇皰烀娓纭惫靖闪?年,前廟山村村民任秀冬的幸福感增強不少,她笑著介紹自己的新生活:“一個月能賺3600元,管吃管住,還交了不少新朋友?!?/p>
擴產能、拓市場、創品牌。在守住千年傳統掛面手藝的同時,吳堡人不忘搭乘互聯網的“順風車”,利用電商、直播等銷售新模式,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,讓古老的技藝在傳承中“火”起來。
掛面加工農戶100余戶,掛面生產企業10余家,年產量穩定在4000噸以上,產值達6500余萬元。2011年,有著千年歷史的吳堡縣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藝,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成為吳堡一張亮麗的名片。
如今,越來越多的吳堡人開始學習掛面技藝,成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。
突破·桑蠶產業“?!逼饋?/strong>
“一定要仔細把蠶繭保護好,攤放的時候量不能太多,也不能太厚……”在寇家塬鎮楊家塬村,66歲的蠶農薛喜堂精心照料的蠶繭潔白光亮,喜迎秋蠶生產“開門紅”。
吳堡栽桑養蠶歷史悠久,從小耳濡目染,薛喜堂也早早掌握了扎實的養蠶技藝,至今已有40余年。薛喜堂告訴記者:“養蠶時間短、見效快,春秋兩季農閑時我們都會養蠶,今年一共養了10張蠶種?!?/p>
“一張蠶種縣上給補助600元,我們今年養了6張?!本嚯x薛喜堂家不遠處,蠶農楊文愛和愛人宋角英也忙活著,每年靠養蠶他們能收入6萬元左右,宋角英笑著說:“我們產出的蠶絲韌性好,制成的蠶絲被蓬松輕柔很受歡迎?!?/p>
楊家塬村桑樹種植面積約600余畝,年產蠶繭10余噸,是陜北地區重要的蠶桑種養區域。自從楊家塬村建成村集體蠶絲加工廠,蠶農們不用出遠門就可以在“家門口”實現就業增收。
養蠶,是吳堡人傳承了幾百年的技藝。2021年,吳堡桑蠶繭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。
當前,吳堡全縣桑園面積2.3萬畝,年養蠶數量達5000余張,生產優質蠶繭近230噸。通過“一棵桑、一條蠶、一粒繭、一根絲、一匹綢”,吳堡縣提升蠶桑產業布局,完善蠶桑上下游產業鏈,一條“致富路”引發山鄉“蝶變”。
“今年以來,我們實施低產桑園改造1100畝,春蠶養殖540張,秋蠶養殖468張,全年突破1000張,預計產值達265萬元?!睆堄兰t介紹,吳堡縣現有蠶絲綜合加工合作社4家,年生產蠶絲被3000余條、生產蠶沙保健枕3000余個,年產值達877萬元。
“產業振興,首先要走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。我們將通過提高產業補助標準,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,著力提升品牌影響力等措施,持續擴大‘一青二白’產業發展優勢,走出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?!睆堄兰t說。
(責任編輯:宋小艷)